文章详情

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,印刷行业“隐形杀手”的终结者

日期:2025-08-01 14:57
浏览次数:1
摘要:  印刷工业是化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核心工艺主要包括平版印刷、凸版印刷、凹版印刷以及孔版印刷。在这些工艺过程中,产生的废气主要来源于油墨挥发物和用于清洗油墨棒的汽油挥发物。当前,印刷行业广泛使用的油墨仍以传统溶剂型油墨为主。这类油墨所采用的溶剂多为芳香烃类、酮类、醚类、酯类及苯系物等有机溶剂。这些溶剂普遍具有易挥发、毒性强的特点,不仅对周边环境构成严重污染,更直接威胁工作人员的健康**。此外,这些有机溶剂还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,给生产过程带来了显著的**隐患。 一、印刷厂的有毒有害气体及其...
  印刷工业是化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核心工艺主要包括平版印刷、凸版印刷、凹版印刷以及孔版印刷。在这些工艺过程中,产生的废气主要来源于油墨挥发物和用于清洗油墨棒的汽油挥发物。当前,印刷行业广泛使用的油墨仍以传统溶剂型油墨为主。这类油墨所采用的溶剂多为芳香烃类、酮类、醚类、酯类及苯系物等有机溶剂。这些溶剂普遍具有易挥发、毒性强的特点,不仅对周边环境构成严重污染,更直接威胁工作人员的健康**。此外,这些有机溶剂还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,给生产过程带来了显著的**隐患。
一、印刷厂的有毒有害气体及其危害

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VOCs):苯、甲苯、二甲苯、丙酮、丁酮、脂类、醚类、乙酸乙酯、乙酸丁酯、乙醇、丁醇等。主要来源于油墨、涂布液、润版液、洗车水、各类溶剂等含VOCs的物料的自然挥发和烘干挥发。

危害:VOCs具有刺激性气味,长期吸入可导致呼吸道炎症、神经系统损伤、肝脏和肾脏损害等。部分VOCs还具有致癌性,如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列为1类致癌物。此外,VOCs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,生成臭氧、二次有机气溶胶等污染物,加剧雾霾现象,影响空气质量。

臭氧(O₃):印刷过程中紫外线照射和电晕放电会产生臭氧。此外,VOCs与氮氧化物在紫外线作用下反应也会生成臭氧。

危害:臭氧具有强氧化性,能引发呼吸道炎症,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,危害人体健康。同时,臭氧也是光化学烟雾的代表性污染物,对植物生长和大气能见度也有**影响。

氨(NH₃):溶剂和墨水中的氨成分挥发产生的氨气。

危害: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,对人体有腐蚀和刺激作用。长期吸入氨气可能导致呼吸道**和肺部损伤。

一氧化碳(CO):在残氧高的状况下燃料燃烧不完全产生的一氧化碳。

危害: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得多,因此大量吸入一氧化碳会导致人体缺氧,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。

二氧化硫(SO₂):燃料中的硫成分在燃烧过程中氧化形成的二氧化硫。

危害: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,能刺激呼吸道和眼睛。长期吸入二氧化硫可能导致呼吸道**和肺部损伤。此外,二氧化硫还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,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。

氮氧化物(NOx):高温燃烧过程中,空气中的氮和氧反应生成的氮氧化物。

危害:氮氧化物具有刺激性气味,能刺激呼吸道和眼睛。长期吸入氮氧化物可能导致呼吸道**和肺部损伤。此外,氮氧化物也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重要物质之一。

氯气(Cl₂):印刷用油墨、胶水中残留的氯成分可能在热过程中挥发。

危害: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,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。吸入氯气可能导致呼吸道刺激、咳嗽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。


二、印刷行业气体泄漏事故警示

案例一:某包装印刷企业在印刷过程中,工人接触了含有高浓度甲苯的油墨。由于车间通风**,甲苯挥发后在空气中大量积聚,导致多名工人先后出现头晕、**、乏力、恶心等症状,部分工人甚至出现意识模糊,健康受到严重威胁。

案例二:深圳龙岗区某印刷厂在印版制作过程中,使用了含有正己烷的清洗剂。工人长期接触低浓度正己烷,初期症状不明显,但随着暴露时间延长,逐渐出现手脚麻木、无力、肌肉颤动等症状,严重者甚至发展为四肢远端瘫痪,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。

案例三:嘉定区某印刷厂发生火灾,火灾中涉及甲苯等化学品。火灾导致有毒烟气扩散,现场人员吸入有毒烟气后出现中毒症状。

案例四:某印刷厂在覆膜工序中,使用的黏合剂受热后挥发苯系物、醇类等有害物质,导致车间内有害气体浓度超标,多名工人出现头晕、恶心、呼吸道刺激等症状。

根据以上案例可知印刷生产过程中,油墨挥发、溶剂使用及设备清洗等环节易产生甲苯、正己烷、苯系物等有毒有害气体。由于车间密闭性强、通风条件有限,这些气体极易在作业区域积聚,形成潜在爆炸风险或引发急性/慢性中毒事故,严重威胁员工生命健康与企业财产**。

为构建**生产防线,印刷厂需部署高精度气体检测系统,通过24小时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机制,对挥发性有机物(VOCs)等气体浓度进行动态追踪,确保气体浓度始终处于**阈值以下,从而有效防范气体积聚引发的**隐患。

三、印刷行业有哪些工序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?

①油墨工艺

目前印刷行业广泛使用传统溶剂型油墨,其由颜料、连接料溶剂、填充料和辅助剂组成,所用溶剂多为芳香烃类、酯类、酮类、醚类等有机溶剂。这些溶剂具有毒性,且油墨中的重金属等有害成分会直接污染所包装的食品、药品和化妆品等;同时溶剂具有挥发性,会散发较浓刺激性气味,污染环境并影响工人身体健康,还因易燃易爆存在生产火灾隐患。
②润版液工艺

平版印刷中胶印机多使用酒精润版系统,异丙醇是润版溶液的添加剂之一。异丙醇挥发产生的醇蒸气有毒,会危害人体健康,其排放物还会污染环境。作为光化学氧化剂,异丙醇与地面附近其他限量气体受阳光照射会形成臭氧,导致“夏季烟雾”,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,危害人体健康与植物生长。许多发达国家规定工作场地异丙醇阈限值仅为每立方米200—400毫升。

③覆膜工艺

印刷品的塑料覆膜因耐折、耐磨、可保护印刷品、增加光泽度且成本低,受到出版商和消费者青睐。但塑料覆膜无法降解,会造成白色污染,且覆膜后的纸张无法回收,导致资源浪费。同时,覆膜过程中使用的甲苯、天那水等有毒挥发性溶剂,会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并污染环境。
④油性上光工艺

上光工艺是印刷品后表面整理加工工艺,能增加印品表面光泽度、光洁度和挺度,起到保护印品、增加美观的作用。但油性上光材料使用的稀释剂主要是甲苯,甲苯是有毒挥发性物质,人体吸入一定量会导致呼吸系统和血液系统病变,因此该工艺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,尤其不适用于药品、食品等商品的包装物,以及儿童玩具、儿童图书等。

四、印刷行业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选型

针对印刷行业气体监测的特殊需求,湖南希思智能凭借专业技术与丰富经验,提供涵盖重点区域监测、科学安装规范及适配设备选型的一站式解决方案,全方位保障生产环境**。

重点监测区域精准覆盖

印刷机周边(侧重凹印、柔印设备):凹印、柔印工艺中油墨挥发量大,易积聚苯系物、VOCs等有毒气体,需在此区域密集部署监测设备,实时捕捉气体浓度变化。

油墨/溶剂存储区:作为高风险源头,溶剂泄漏可能引发可燃气体浓度超标,需24小时不间断监测,严防泄漏扩散。

烘干装置、RTO设备进出口:烘干过程加速溶剂挥发,RTO设备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废气处理效率,进出口监测可及时反馈处理效果,确保达标排放。

车间通风死角(如地下室、密闭调墨间):这些区域气体易滞留,是中毒、爆炸事故高发区,需通过针对性监测消除**盲区。

科学安装高度规范

可燃气体(密度>空气):如部分溶剂挥发的可燃成分,因密度大于空气易沉积在低处,检测仪安装高度距地面30-50cm,可精准捕捉泄漏后的浓度变化。

VOCs(密度接近空气):其扩散范围与作业人员呼吸带高度重合,将检测仪安装于该高度(通常1.5-1.8m),能真实反映人员接触的气体浓度。

适配检测设备选型

XS-AMK系列在线式气体浓度检测仪:适用于生产车间泄漏监测,可固定安装于重点区域,实时传输数据至控制系统,超标时自动报警,实现连续化、自动化监测。


XS-2000系列便携式气体检测仪:便于巡检人员随身携带,灵活检测各区域气体浓度,尤其适合临时作业点、设备检修等场景,确保移动监测无死角。


XS-FX80系列在线监测仪:专为印刷机内部溶剂气体回收利用设计,精准监测回收浓度,助力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,保障回收系统**稳定运行。